疾病預防

隱性高血壓容易盯上一老一少

高血壓已經被大家熟知, 但有一種隱性高血壓卻常被人忽視, 即在診室裡醫生給患者測的血壓是正常的, 而患者在家中自測的或24小時動態監測出的血壓卻是升高的, 這種情況與“白大衣性高血壓”剛好相反, 但同樣能引發心腦血管病。

據中華醫學會第15次全國心血管病學大會上的資料顯示, 我國當前整體人群的隱性高血壓平均患病率高達16.8%, 其中成年人占19%, 兒童占7%。 由於病情隱匿, 較多患者不能獲得及時的診治, 更易並更快地發展成為持續性高血壓, 引發動脈硬化和左心室增大等異常, 以及腦腎等重要靶器官的血液供應和功能損傷。

隱性高血壓可見于各年齡段, 尤其“偏愛”兩類人。 一是獨居的老人, 特別是新近獨居的老人, 他們就醫時獲得了更多安全感, 因而所測血壓多正常, 但回家獨處時, 由於孤獨寂寞、精神壓力增大、過度緊張和興奮, 就會引發血壓的升高。 第二類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 由於學業的壓力, 其生理變化、精神緊張、睡眠障礙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血壓的升高。

由於隱性高血壓不容易被發現, 建議推廣家庭自測血壓, 一旦發現異常, 應做好記錄, 及時就醫。 如果患者確有診室外所測血壓的升高, 或出現不明原因的心臟擴大、左心室肥大和微量蛋白尿等症狀時, 應考慮其是否存在有隱性高血壓的可能,

及時地為此類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和運動試驗等檢查。 對男性、血糖異常者、肥胖、具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 以及老年和青少年等特殊群體尤應加強這方面的戒備和篩查, 以免漏診和漏治。

改善生活方式是隱性高血壓的重要干預措施, 同時注意保持心態平衡, 加強勞逸結合、少鹽、戒煙限酒、減肥、多吃蔬菜和適當運動等措施, 以增強防病能力。 治療上, 主要是針對不同病因病情選用不同藥物, 如夜間血壓升高多與其他疾病有關, 應及時加強有關原發病的治療;如晨間血壓升高, 可能與睡前飲酒、吸煙、觀看激烈節目或書籍, 服用短效降血壓藥物以及失眠、熬夜等因素有關, 應力求避免, 以保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