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五款食療對症去春火 去心火喝蓮子湯

進入春季, 天氣逐漸變暖了, 天氣乾燥, 這個時候“春火”更加旺盛。 春季上火是很正常的現象之一, 在這個季節裡, 要注意防上火, 五臟上火需分清類型找對地方對症降火, 那麼春季如何給五臟“下火”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五臟上火的對症治療方, 一起來看看。

一、去心火——喝蓮子湯

心火: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 是人體的主宰, 而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 常用黃連、蓮子心等藥物清心瀉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 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 加冰糖適量, 水煎, 吃蓮子喝湯。

另外還可以選擇用西洋參泡水喝。 西洋參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強中樞神經, 達到靜心凝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作用, 可適用於失眠、煩躁、記憶力衰退及老年癡呆等症狀。

西洋參作為補氣甘、微苦, 涼。 歸心、肺、腎經補氣養陰, 清熱生津。 用於氣虛陰虧, 內熱, 咳喘痰血, 虛熱煩倦, 消渴, 口燥咽幹。 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 另外, 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二、去肺火——喝豬肝湯

肺火:或因氣候驟然變化, 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 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 從而引發肺火亢奮, 這在老年群體中是比較多見的。 中醫多用黃芩、桑白皮、甘草等藥物清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 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 共煮至肝熟, 吃肝喝湯。

另外,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 不妨適當吃一點屬性偏涼的食物, 如白蘿蔔、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梨、蘋果、百合、楊桃、枇杷,

同時多飲水, 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三、去胃火——喝綠豆粥

胃火: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 由於飲食不節、嗜酒、過食肥甘辛辣厚味, 形成“食積”, 生熱化“火”, 以致胃火熾盛。 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等。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 粳米、綠豆各適量, 先用水煎煮石膏, 然後過濾去渣, 取其清液, 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另外, 要注意飲食清淡, 高熱量食物會提供火氣, 上火時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 如油炸類、餅乾、花生等堅果, 改以蔬菜、清湯等低熱量飲食為主。

四、去肝火——喝梨水

肝火:指肝炎亢盛的病理現象。 由於肝失疏泄, 氣鬱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 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係。 古人雲:“暴怒傷肝, 五志化火”, 有些人心胸狹窄, 沉鬱寡歡, 遇事心煩易怒, 從而導致肝鬱氣滯而肝火上炎。 中醫常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藥調治。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幹、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 梨2個, 削皮切塊, 加冰糖適量, 清水適量燉服。

另外,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 所以調整情志、穩定情緒非常重要, 焦躁情緒會火上澆油, 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的火氣。

睡眠不夠或是睡眠品質不好, 也會造成肝火上升。

五、去腎火——吃豬腰

表現症狀:頭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鬆動或疼痛。 傍晚口幹、煩熱、失眠、盜汗, 伴有腰膝酸痛或脛骨痛、足跟痛及遺精等, 舌紅無苔。

食療法:豬腰2只, 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 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 吃豬腰子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