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小心牙刷照顧不周而惹病上身

牙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牙刷是清潔口腔的工具, 不過大家卻易忽略牙刷進入口腔前的健康知識。 因為不起眼的牙刷居然有非常多東西需要注意。

醫師通過儀器檢測發現, 使用一周, 牙刷上的細菌量是幾乎抹布水的十倍。 建議大家保持牙刷乾燥、每三個月定期更換牙刷, 以減少入口的細菌。 你知道嗎, 如果不注意衛生與乾燥, 會使牙刷停滿各式各樣的細菌, 包括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放射線菌、念珠菌等, 引發多種疾病。

此外, 大家使用牙刷的某些壞習慣, 也常導致牙刷成為細菌的聚集地:比如家人牙刷集中放在一起,

刷毛互相摩擦或共用漱口杯, 造成細菌間接傳遞;牙刷頭下腳上放置也很常見, 這樣, 刷毛處於潮濕溫暖的杯低, 無法保持乾燥, 易孳生細菌。

牙刷用3周, 細菌=10桶髒水 俗話說“病從口入”, 因此很多人都特別注意口腔衛生, 每天及時刷牙, 覺得這樣就能把好第一道關。 但6月23日的台視新聞網報導指出, 牙刷並非你想的那麼乾淨。

臺灣牙科醫師經過化驗發現, 使用了3周的牙刷, 細菌數量高達百萬, 等於超過9杯抹布水的細菌量, 以及29個一元硬幣的細菌量, 是馬桶水細菌含量的80倍!如果你的口腔恰恰有傷口, 這些細菌就極易引發口腔疾病。 即便沒有創口, 大量細菌附著在牙齒上, 並在咀嚼中與食物充分混合,

就會進入體內, 等於喝了9杯髒水。

牙科醫師建議, 如果浴室潮濕, 牙刷要放在浴室外的乾燥處;如果浴室乾燥, 就把牙刷放在櫃子裡, 千萬別放在洗手池上或離馬桶近的地方, 並且牙刷頭要衝上放, 以免細菌粘附。

另外, 牙科醫師指出, 每天刷牙3次的人, 應每月換一次牙刷;患有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人, 最好3周換次牙刷;倘若患上感冒和其他傳染性疾病, 等病好後, 就應該換個新牙刷。

平時還要注意牙刷的清潔和消毒。 專家提示, 在用新牙刷前, 先放在熱水中燙燙, 既能軟化刷毛, 又能殺菌。 每次刷完牙後, 要將牙刷在流水下沖洗, 只在杯子裡涮是無法清潔乾淨的。 使用牙刷7天后, 就該用乾淨的白色棉線清潔一下刷毛底部。

每隔15天, 用對人體無害的消毒液給牙刷消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