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藥藥枕雖保健但購買需謹慎

在我國古代就有使用中藥藥枕來達到養生保健的做法, 民間最常用的藥枕就是菊枕, 是以菊花為其主要填充物, 具有明目的功效。 藥枕雖然具有保健的功效, 但是消費者在購買時仍需謹慎, 小心枕出大病。

我國古代佛家和道家都有臥藥枕的傳統。 唐代義淨和尚介紹過僧侶常用的藥枕——枕囊。 這是一種用帛或布縫製的直袋, 內填毛麻、棉絮、軟葉、幹苔、決明子、麻豆等物。 臥枕囊不僅柔軟舒適, 又可收到明目之功效。

道家使用的藥枕別具一格。 據記載, 古代道家使用的藥枕有磁石枕及柏木枕兩種。 磁石枕是將磁石鑲嵌在木枕上製成的,

常枕可以明目益睛。 柏木枕用柏木板製成, 四壁留有120個小孔, 內裝當歸、川芎、防風、白芷、丹皮、菊花等32味藥物, 外套布套, 藥味緩慢散出。 據說, 枕過100天便會面有光澤;枕過一年, 體中風疾會自然痊癒。

藥枕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推崇。 史載, 唐代流行臥“枕幃”的風俗。 枕幃是將香花縫入布囊中的枕頭。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在詩中寫道:“名字因壺酒, 風流付枕幃”;“風流徹骨成春酒, 夢寐宜人入枕囊”。 元代文學家馬祖常也讚美道:“半夜歸心三徑遠, 一囊秋色四屏香。 ”

以菊花曬乾作枕芯稱為“菊枕”, 為民間常用藥枕之一。 宋代陳元靚說:“(民間)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頭。 大多能去頭風, 明眼目。 ”清代慈禧太后每到秋菊怒放, 總要命人摘取大朵菊花, 撕出花瓣曬乾揉碎, 填進布袋充作枕芯。 古人喜用菊枕, 取其清熱疏風、益肝明目、抗感染等特性, 通過所含微量龍腦、樟腦、菊油環酮揮發“藥氣”, 刺激頭頸皮膚, 起到“通關竅, 利滯氣”作用, 促進神經、肌肉與關節功能協調, 收到解痛祛病效果。

民間作菊枕時, 通常還加入少量川芎、丹皮、白芷等。 這三味中藥有活血行氣、清熱涼血、燥濕止痛、祛風解表、活血散瘀的功效。 它們與菊花配伍, 有加強藥力之作用。

菊枕還可治頭暈眼花, 夜晚催人酣睡, 翌晨起床神清目明。 故民諺有雲:“菊枕常年置頭下, 老來身輕眼不花。 ”

但是, 藥枕雖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但是, 我們在購買的時候要小心, 不要清新一些不知名網站以及一些促銷人員的“好話”, 不然的話, 可是會枕出大病的哦。

最近, 國內有一些商場、網站銷售“保健藥枕”, 聲稱長期使用可防止亞健康狀態、益智安神、促進性功能和治療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神經衰竭、頸椎骨質增生、內分泌失調等)。 其實, 是否具有上述防病治病作用,

還沒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驗證。

最近有些消費者應聽信了銷售人員的吹噓, 盲目使用“保健藥枕”導致精神憂鬱加重。 所以小編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治療疾病的時候。 不要僅寄希望于“保健藥枕”有時候不但於事無補, 反而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