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 靠譜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 那就是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 可是對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 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不是有利, 還是存在很多的爭議的, 那麼下面我們就具體去分析, 關於早餐晚餐和午餐問題, 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 去瞭解這些飲食的保健常識, 因為飲食是保證健康的關鍵。

早餐為什麼要吃好: 血糖過低時開車危險 早晨起床後, 人體已有10來個小時沒有進餐, 胃處於空虛狀態, 此時血糖水準也降到了進食水準。 開始活動後, 大腦與肌肉消耗糖(即血糖), 於是血糖水準會繼續下降。 這時如果還不進餐或進食低質早餐, 體內就沒有足夠的血糖可供消耗, 人體會感到倦怠、疲勞、暴躁、易怒, 反應遲鈍。

美國營養學家的相關調查表明, 許多車禍的發生都與肇事者血糖水準過低, 反應遲鈍有關, 因此營養學家警告開車族們, 血糖過低時開車與酒後駕車同樣危險。

晚餐吃少要因人而定 生活中流傳這樣的健康順口溜兒:“早餐要吃飽, 中餐要吃好, 晚餐要吃少。 ”然而這“晚餐要吃少”不能一概而論, 應根據不同人的情況而定。 在通常情況下, “晚餐吃得少”是以早睡為前提的, 因為晚餐吃得過飽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 還會干擾大腦皮層的抑制, 妨礙入睡。

但是, 對於學生、教師、醫生等腦力工作者而言, 由於晚上大多有開夜車的習慣, 這樣一來, 不僅不能少吃晚餐, 相反, 還要適當加點夜宵。 否則經常熬夜挨餓, 不僅影響睡眠品質, 還會產生胃腸疾病和低血糖症狀, 對健康不利。 因此, 晚上需要較長時間工作、學習的人, 一定要將晚餐吃飽、吃好。

只有科學健康地為自己準備一日三餐,

才可以更好的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提高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所以希望每個人在生活當中, 都能夠注重自己的飲食選擇,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也是幫助我們降低疾病出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