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遠離肥胖,健康肝臟

遠離肥胖 健康肝臟

近年來, 我市兒童青少年肥胖呈明顯上升趨勢。 目前, 北京市2-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10%, 還有11%的同齡兒童處於超重狀態, 極可能發展為肥胖。

兒童、青少年肥胖往往引起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 研究結果發現, 肥胖兒童患高血壓、高甘油三脂、2型糖尿病的比例分別為32.5%、23.3%、0.65‰, 是正常體重兒童的數倍乃至十幾倍。

在正常情況下, 脂肪只占肝臟組織的3-5%, 如果超過5%就是脂肪肝了。 最近, 首都兒科研究所對一批肥胖中小學生進行脂肪肝和肝功能檢測, 發現肥胖兒童中10%達到臨床脂肪肝的診斷標準,

這一比率是正常體重兒童的51倍。

患脂肪肝的兒童青少年有一個顯著的體型特徵, 就是“大肚子”, 即脂肪聚集在腰腹部位。 這些大肚子的肥胖兒童患上脂肪肝的概率比一般性肥胖的兒童還要高很多。 脂肪肝已經成為繼病毒性肝炎之後, 威脅兒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肝病, 亟需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肝臟是人體中除心臟以外的第二大臟器, 被稱為人體的化工廠, 承擔著消化、代謝和解毒的功能。 兒童一旦患上了脂肪肝, 肝臟功能會受到影響, 不但影響兒童期正常的生長發育, 引起脂肪代謝紊亂, 並可誘發糖尿病等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及脂肪肝病程的延長, 兒童脂肪肝還會逐漸發展成脂肪性肝炎、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其危害程度幾乎與乙型病毒性肝炎完全相同。

脂肪肝大多與肥胖和高血脂相伴而來。 兒童青少年患脂肪肝的病史相對較短, 通過及時干預, 多數脂肪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癒的。 控制肥胖是防治兒童青少年脂肪肝的關鍵。

2009年, 北京市政府在全市社區慢病干預與健康促進行動方案中, 特別將“調整體重”作為四個主要工作目標之一, 全市中小學校也已將預防肥胖納入學校衛生防病工作方案, 並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 這些措施對於控制兒童青少年肥胖的上升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肥胖兒童的家長, 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調整兒童的飲食結構, 糾正孩子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基本原則為“一適兩低”, 即適量的蛋白、低糖和低脂肪, 飲食要清淡, 不可過飽, 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 限制熱量的攝入。

第二, 進行戶外有氧運動, 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跳健身舞等, 把多餘的能量消耗掉。 第三, 充足高品質的睡眠十分重要, 因為睡眠中可以向肝細胞供應更多的血液、氧氣和營養, 有助於脂肪化的肝細胞的康復。 如果脂肪肝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或者合併有血脂紊亂等嚴重的併發症時, 則要接受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