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秋季暑氣未消 養生勿貪涼要防“陰暑”

【導讀】通常人們都認為只有在炎熱的夏季才會有中暑現象, 其實不然, 就算是在秋季, 也要小心中暑現象哦!只不過秋季中暑的叫法是“陰暑”, 是不是從沒聽說過呢?小編就來給大家做個詳細介紹。

什麼是陰暑?

中暑在中醫上也稱“傷暑”, 有陰、陽之分, “陽暑”是在烈日下勞作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的, 而“陰暑”是過於避熱貪涼引起的。

由於暑熱濕盛, 人們毛孔開張, 腠理疏鬆, 人們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 若過於避熱趨涼, 如夜間露宿室外, 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 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 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 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

為何秋季陰暑頻發?

在當前躲避秋老虎之時, 白天氣溫很高, 但往往晝夜溫差加大, 一熱一涼更加大了傷陰暑的可能。 傷陰暑會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症。 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 尤應加強防護, 不可過於避熱貪涼, 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

如何預防秋季陰暑?

1、多飲水, 每天至少飲1000毫升以上;

2、常喝稀飯、淡茶、菜湯、豆漿、果汁等;

3、每天吃1—2個梨、西瓜、蕉類、山竹等涼性水果;

4、多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 少飲酒。 還要勞逸結合, 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