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注意供暖期謹防“暖氣病”

每年冬天, 一進入12月份, “供暖”就成為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格外關心的事兒。 暖氣一來, 從天寒地凍的室外走進暖意融融的屋內, 誰都會陷在這種溫暖的幸福和愜意裡, 再不願出門了。 然而, 大部分人都忽視了這愜意中可能隱藏的危險, 一不小心讓暖氣成了健康殺手。

暖氣病”帶來的危害, 小到“嘴唇乾裂、咽幹聲嘶、皮膚瘙癢、鼻出血”等輕微症狀, 大到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病症, 無一不提醒我們, 暖氣既是“朋友”又是“敵人”, 為了家人的健康, 一定要學會和它“和平共處”。

“暖氣病”侵襲北方城市

進入供暖期後, 各大醫院候診區早就座無虛席, 80%以上都是老年人, 他們的咳嗽聲不絕於耳。 近些天呼吸科門診量明顯增多, 平時只有400多人就診, 現在每天都得掛出去五六百個號。 “這些病人多數都是患上了呼吸道感染。 ”這和最近天氣特別冷, 很多人家裡來了暖氣, 怕熱氣跑出去, 不願開窗換氣, 導致屋裡空氣乾燥、品質又差有一定的關係。 病人中, 除了鼻咽乾燥、咳嗽聲嘶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外, 皮膚乾、眼睛乾澀、頭暈眼花、煩躁不安等“脫水”症狀也很明顯。

自供暖半個多月以來, 在哈爾濱、瀋陽、天津、太原、保定等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些醫院, 因感冒咳嗽、嘴唇乾燥、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症狀就診的人也多了起來。 而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內科疾病,

以及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科疾病也出現了一個發作的小高峰。

傷害人體五大部位

造成“暖氣病”的最大原因在於人體水分丟失。 正常情況下, 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 其中經皮膚600—700毫升, 經呼吸道300—400毫升。 來暖氣後, 室內乾燥, 丟失的水分就更多, 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 心血管、泌尿系統等身體五大部位都會跟著“遭殃”。

呼吸系統。 嘴唇乾裂、鼻咽乾燥、乾咳聲嘶, 都是“暖氣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狀。 通常, 如果及時補水, 這些症狀都能得到緩解, 但如果持續時間太長, 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 灰塵、細菌等附著在黏膜上, 刺激喉部引發咳嗽, 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 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有了暖氣後, 乾燥溫暖的室內無異於一個病菌的“溫床”。 研究表明, 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 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 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

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推動全身的血液迴圈, 暖氣過熱“搶走”人體的水分, 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 引起血壓下降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專家介紹, 屋裡暖氣過熱, 和室外溫差太大, 可能導致血壓波動大、冠狀動脈“不堪重負”, 引發冠心病。 同時, 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 “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致心慌、胸悶等症狀。

泌尿系統。 來了暖氣後屋內太幹, 體內水分丟失多, 如果又經常忘了喝水, 可要小心,

你的尿量會越來越少。 正常人尿量應該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 它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 如果尿量過少, 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

皮膚。 冬季, 人的皮膚本身就容易乾燥、瘙癢, 來了暖氣後, 室內溫度較高, 更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 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 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 老年人皮膚瘙癢, 不當抓撓還會造成濕疹。

眼睛。 冬季戶外風乾物燥, 如果回到室內又因為溫度高造成機體缺水, 會影響淚液的迴圈, 造成乾眼症。 衛生部北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夏群介紹, 眼結膜乾燥極易增加患“紅眼病”的風險。

多吃水果少洗澡

怎樣才能減少患上“暖氣病”的幾率?專家們為大家支了以下幾招。

1、室溫不超過22攝氏度。

冬天室溫不宜過高, 18—22攝氏度最適宜。 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 另一方面也避免室內太幹。 冬天室溫稍微低點對健康更有利, 有研究表明, 室溫在15—20攝氏度(17攝氏度最佳)時, 腦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2、多吃韭菜胡蘿蔔。 每天要保證2000毫升的飲水量, 還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皮膚較幹的人, 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如韭菜、胡蘿蔔、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動物肝臟等。 此外, 冬天不宜洗澡太勤, 一般每週一兩次即可, 而且水溫不要太高, 儘量不用肥皂, 洗澡後應塗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較多的護膚品。

3、暖氣片上放盆水。 空氣中相對濕度在45%—65%時, 人體感到最舒適。 用加濕器時, 一定要保證每天換水, 每週清洗一次,

否則容易滋生病菌, 引發呼吸道感染。 夏群覺得, 要想讓水迅速蒸發, 最好的辦法是加大水和空氣接觸的面積, 比如用拖把多拖幾次地。 “你會發現, 剛拖完地沒幾分鐘, 地面就幹了, 這些水分自然是跑到空氣裡了。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王京嵐教授則告訴記者, 協和醫院老病房的暖氣片上都配有一個長條的水槽, 就是用來保持室內濕度的。

4、每天通風半小時。 李為民提醒, 東北人有“貓冬”的習慣, 冬季戶外活動減少, 更要適當開窗通風。 最佳時間段為上午9點至下午5點之間, 開窗通風半小時左右。

此外, 專家們還推薦了幾種防乾燥的保健方法:

眼幹眨眼。 促進淚液的迴圈和分泌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多眨眼。 工作間隙, 先遠眺2分鐘, 然後做1分鐘眨眼運動,60次左右即可,最後閉目休息2分鐘。

口幹吞津。中醫裡有種“吞津養生法”。每日晨起,微閉口唇,舌抵上齶,當嘴裡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時,隨意念將其緩慢吞下,反復3—4次。津液主要有滋潤、濡養的作用,有益於保持口咽部的濕潤,但不要舔嘴唇,因為唾液中含有澱粉酶、溶菌酶,嘴唇會越舔越幹。

手幹搓手。雙手皮膚乾燥的人可以兩手抱拳,從虎口接合、捏緊,再轉動雙手,直到兩手感到暖烘烘的,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然後做1分鐘眨眼運動,60次左右即可,最後閉目休息2分鐘。

口幹吞津。中醫裡有種“吞津養生法”。每日晨起,微閉口唇,舌抵上齶,當嘴裡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時,隨意念將其緩慢吞下,反復3—4次。津液主要有滋潤、濡養的作用,有益於保持口咽部的濕潤,但不要舔嘴唇,因為唾液中含有澱粉酶、溶菌酶,嘴唇會越舔越幹。

手幹搓手。雙手皮膚乾燥的人可以兩手抱拳,從虎口接合、捏緊,再轉動雙手,直到兩手感到暖烘烘的,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