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面對糖尿病 中藥降糖很靠譜

對於糖尿病的中醫藥療法, 公眾的認識還普遍停留在“中藥不能直接降糖, 只能輔助治療”的層面。 實際上, 近幾十年來, 中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

已有大量研究和臨床案例證實, 中醫治療糖尿病在某些方面甚至優於西醫。 值此聯合國糖尿病日來臨之際, 本報專訪了這一領域的權威專家, 為讀者詳解中醫藥對抗糖尿病的高招。

糖尿病不只是消渴

提到中醫範疇裡的糖尿病, 不少人都會想到“消渴”二字。 消渴, 字面意思是消瘦和口渴, 也就是常說的“三多一少”, 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 仝小林教授表示, “消渴”只是糖尿病的一個階段。 隨著中醫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 目前認為, 糖尿病常始於肥胖, 逐漸發展為“脾癉(dān)”, 最終轉為“消渴”, 並引起各種併發症, 這與西醫的觀點基本一致。

中醫將糖尿病分為兩類:“脾癉”和“消癉”。 “脾癉”是較常見的類型, 占80%以上, 這部分患者特徵是體型肥胖,

常伴有血脂、血壓及血尿酸水準的異常, 多為2型糖尿病患者;“消癉”主要見於1型糖尿病(包括兒童1型糖尿病及成人遲髮型自身免疫糖尿病等), 其主要特徵是發病時即表現為消瘦。 中醫將糖尿病分為4個階段:鬱、熱、虛、損, 分別與糖尿病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併發症期)相對應。

古人認為, “肥胖不是病”, 不需要治療;再加上過去沒有血糖、尿糖的檢測, 只能依靠消渴的症狀來進行判斷, 因此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啟動過晚。 此時患者病情已重, 甚至出現了多種併發症, 自然效果不佳。 現代中醫則借鑒了西醫對糖尿病的診斷, 在中醫思維的指導下, 全程辨證施治, 根據患病類型和分期不同, 及早開展綜合治療,

可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中藥降糖很靠譜

關於糖尿病中醫藥治療, 人們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就是:“中藥只能輔助治療, 降糖還得靠西藥。 ”十多年前, 可能不少中醫專家也會抱有這樣的觀點。 然而, 仝小林教授的團隊用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證實了, “中藥不能直接降糖”已成為歷史。 單純應用中藥複方(如黃連、黃柏、知母等多味中藥的組合), 不僅可達到媲美二甲雙胍等西藥的降糖效果, 還能改善血脂異常、代謝性高血壓、高尿酸血症、肥胖等代謝綜合征表現, 並對早中期糖尿病併發症有一定療效, 這些研究成果曾先後兩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推薦:五種中藥能降糖

1.丹參

丹參的煎劑可以降低血糖, 還可以降低血脂。 臨床應用:準備丹參、花粉、葛根各15克, 黃芪20克, 五味子7克, 忍冬藤、玄參各10克, 治療糖尿病合併高血糖、高血脂效果確切。

2.地黃

可改善糖尿病合併高血脂、高血壓。 臨床應用:生地、黃芪各30克, 淮山、知母、葛根各20克, 玄參、枸杞子、蒼術、茯苓、黨參各15克, 麥冬、五味子各10克。

3.玉米須

有明顯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對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腎病有效。 玉米須45克, 黃芪30克, 白術15克和豬胰同燉, 做一日食療之用。

4.知母

知母水提取物能夠降低血糖, 對藥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作用更加明顯。 用知母、天花粉、麥冬各12克組方煎煮, 可以改善糖尿病口渴、多飲等症狀。

5.枸杞子

對糖尿病血脂升高、視力不佳有改善作用。 每日用枸杞子、五味子、黃精、玄參各25克, 煎汁代茶飲, 可改善消渴症狀。

精彩推薦:7種中藥能治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