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最忌大寒大熱
春分時宜順應天時, 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 追求人體陰陽的平衡。
春分屬仲春, 此時肝氣旺, 腎氣微, 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 助腎補肝;同時, 要注意健運脾胃, 健脾祛濕。 總的原則是忌大熱大寒, 力求中和, 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 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 應佐以蔥、薑、酒、醋類溫性調料, 防止因此類菜肴性寒偏涼, 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 應配以蛋類滋陰之品, 以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 白燒鱔魚、杜仲腰花、大蒜燒茄子等,
由於此時冷暖交替、乍暖還寒, 人很容易出現高血壓、月經失調、過敏性疾病等。 要特別注意定時睡眠, 定量用餐, 以達陰陽互補。 可逐漸開始晨練, 以散步、慢跑、打太極為宜。 春分後雖然天氣日漸暖和, 但日夜溫差較大, 按照“勿極寒, 勿太熱”的原則, 早晚要適時添加衣物, 平日多曬太陽。
春天不僅是萬物復蘇的季節, 也是精神疾患多發的時候, 因而春分時節切忌大喜大悲, 否則不利於肝氣的疏泄。 可利用春光明媚時多做戶外活動, 或與好友結伴郊遊, 以保持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