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飲食五行與食療養生

五行理論

在傳統的中華文化中, 五行向來是我們經常提及的一個理念, 古人習慣把天地萬物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 而人們的體質也能以此標準區分。

在這個時候, 你如何看出自身的體質病選擇合適的養生調理方法呢?請看小編下文為你分解。 五行: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水曰潤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從革, 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傳統的中醫理論中, “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 是對大自然裡事物的總結和提煉。

五行的生、克、乘、侮, 是宇宙萬物運動方式與規律的本始,

也是人們養生保健的本始, 古人們把自然界的這些現象與自身聯繫到了一起, 指導人們探索自身健康的秘密。

你, 屬於哪一“行”

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大體劃分為五大類, 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 天人相應, 也可以劃分為五種, 也就是五行體質,

你屬於哪一類呢?

木:膚色白, 頭小, 面長, 兩肩廣闊, 背部挺直, 身體小弱, 手足靈活, 有才能, 體力不強, 多憂慮, 做事勤勞。 這種人大多能耐春夏, 不能耐受秋冬, 容易感受秋冬寒冷之氣的侵襲而生病。

火:皮膚赤色, 脊背肌肉寬厚, 臉形瘦尖, 頭小, 體型勻稱, 手足小, 步履穩重, 背部肌肉豐滿。 其性格多氣, 輕財, 缺乏信心, 認識事物清楚, 愛漂亮, 性情急。 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 大多能耐春夏, 受秋冬寒冷之氣侵襲易生病。

土:皮膚黃, 面圓, 頭大、肩背豐厚, 腹大, 大腿生得壯實, 手足不大, 肌肉豐滿, 全身上下都很勻稱, 步履穩重, 舉足輕, 他們內心安定, 助人為樂, 不喜依附權勢, 愛結交人。 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 大多能耐秋冬, 不能耐受春夏。

金:膚色較白,

體形較瘦小, 但肩背較寬, 方形臉, 鼻直口闊, 四肢清瘦, 動作敏捷, 心胸寬廣, 有遠見, 組織力強, 為人敦厚, 做事認真。 這種人大多能耐秋冬, 不能耐受春夏。

水:膚色偏黑, 體形比較胖, 偏矮, 頭較大, 腮部較寬, 腹部較大, 腰臀稍大, 手指短, 發密而黑, 怕寒喜暖。 機智, 靈活, 善辯, 富於靈感, 喜自由, 多疑嫉妒, 心胸比較狹窄。 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 大多能耐秋冬, 不能耐受春夏。

五行人調養原則及飲食忌宜:

木:宜芝麻、糯米、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 還可食用枸杞粥、桑椹粥、山藥粥、花生粥、黑芝麻糊亦適宜常食。 條件許可者, 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龜肉等。 對於蔥、薑、蒜、韭、辣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 由於肝和腎的關係非常密切, 所以在滋養肝的同時應該注意到補腎。

火:可多食些寒性的水果、蔬菜, 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等。 忌辛辣燥烈食物, 如辣椒、薑、蔥等, 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 忌酗酒。

土:具有健脾利濕的食物, 應多食之, 如白蘿蔔、荸薺、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棗、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等。

少食肥甘厚味, 酒類也不宜多飲, 食勿過飽。

金:金行人可常食溫性或平和的食物, 如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黨參、當歸、熟地、枸杞、山藥、馬鈴薯、大棗、胡蘿蔔、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等。

水:應多食有溫陽作用的食品, 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核桃等。 根據“春夏養陽”的法則, 夏日三伏, 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 配合天地陽旺之時, 以助人體之陽, 效果較好。 寒性食物和果疏不宜多食。

此外, 五行不是孤立的, 他們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相反相成, 相互聯繫, 運行不息。 因此當發現某一行出現問題的時候, 不但要看到這一行本身的問題, 還應該根據生克關係, 考慮一下相關的行是否有問題。

以免只調養表面, 而忽略了背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