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鹹鴨蛋為啥比鹹雞蛋好吃?

鹹鴨蛋是中國的“經典食品”之一, 一直以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鹹鴨蛋為啥比鹹雞蛋好吃?

從加工工藝的角度, 用雞蛋來醃鹹蛋也沒問題。 人們之所以不青睞鹹雞蛋, 主要原因大概是:鹹蛋的美味在於蛋黃, 通常雞蛋黃占整個蛋的比例不超過30%, 而鴨蛋能接近35%。 再加上鴨蛋的個頭本來就比雞蛋大, 鹹鴨蛋也就更具吸引力。 此外, 鴨往往比雞吃更多的蟲子, 因而鴨蛋有更重的腥味, 而製成鹹蛋或者皮蛋, 就可以去除腥味, 也算是為鴨蛋找到了好歸宿。

完美的鹹鴨蛋, 至少需要滿足“流油”“翻沙”“紅亮”三個特徵。

形成這些特徵的背後, 蘊藏著怎樣的科學奧秘呢?

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看起來是密閉的, 但其實上面有成千上萬個微孔。 自然狀態下, 這些微孔被蛋殼表面的一層膠狀物所封閉。 經過清洗或者在水中浸泡, 這層膠狀物被破壞, 鹽就可以自由往蛋的內部擴散。 蛋黃主要由油脂、蛋白質和水構成, 其中油脂被包裹成一個個分散的“脂蛋白顆粒”, 均勻分散在水中。 鹽的滲入大大增加了水中離子的濃度, 導致一些油脂被釋放出來。 高溫也會大大促進鈉離子對脂蛋白的破壞能力, 所以鹹蛋被煮熟, 會有更多的油脂被釋放。 這就是完美鹹鴨蛋的第一個特徵——流油。

油脂本來是在脂蛋白顆粒中的, 被鈉離子和加熱破壞了穩定性,

總體上變小了, 顆粒之間出現了許多縫隙。 這些縫隙被析出來的油脂填充, 視覺效果上就成了油中有許多細小的顆粒。 這就是完美鹹鴨蛋的第二個特徵——翻沙。

第三個特徵——紅亮, 則比較複雜。 蛋黃的顏色由其中的色素濃度決定。 色素存在於油脂中, 未醃制的時候, 這些油脂被蛋白所包裹, 要“透過”蛋白層才為我們所見。 經過醃制, 油脂從脂蛋白顆粒中跑了出來, 填滿了脂蛋白顆粒的縫隙, 相當於“被色素染上了顏色的油脂包裹了脂蛋白顆粒”, 我們就直接看到了色素。 另外, 醃制大大降低了蛋黃中的水分, 相當於增加了色素的濃度, 也使得看到的顏色更深。

醃制鹹鴨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把鴨蛋泡在鹽水中,

另一類是把鹽和到黏土(或者沙土)裡形成土糊, 然後裹在鴨蛋表面。 不管哪種方法, 核心都是讓鹽擴散進去, 水擴散出來。 至於哪種方法得到的鹹鴨蛋“最好”, 就需要自己去摸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