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怎樣正確挑選鞋子,有利健康?

鞋子, 在我們生活中相當重要, 一個好的鞋子合適的鞋子, 除了有承托、避震及防滑的功用外, 還有保護足部, 減緩人體退化的功能, 那么在日常挑選鞋子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 鞋頭大小勿忽視

原因:圓形及方形的鞋頭能為腳趾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 有助預防拇趾外翻及波子骨發大, 以及加強步行時腳部的推進力量。

貼士:穿上后, 在鞋位最長的腳趾的前緣按下時, 應有約半寸的虛位。

2. 鞋面設計要注意

原因:遮蓋范圍較大的鞋面有助保護腳背, 穩定步姿。

貼士:選擇鞋面遮蓋范圍較大的鞋子。 最理想是附有拉鏈、彈性鞋帶或魔術貼等設計, 以便有腳腫情況時調校松緊。

3. 鞋墊承托要足夠

原因:足部內側俗稱“橋位”的足弓有助促進走路及站立的效率。 如果承托足弓的肌肉力量不足, 便會減低足弓的承托力。 例如經常長期站立或走路、嚴重的扁平足又或身體過重等。

貼士:選擇有足弓設計的鞋墊可提供額外的承托, 避免雙足疲勞。

4. 鞋底厚闊要適中

原因: 鞋底太厚容易減低步行時腳部的觸覺及活動能力, 收窄的后跟會減少接觸面而導致身體的左右擺動, 容易跌倒。

貼士:避免選擇高跟鞋。 后跟高度應約為一寸 ( 由鞋跟至鞋底 ) 。 鞋底尾部的闊度亦應與后跟相適應, 避免影響步態。

5. 鞋子要輕巧兼防滑

原因:過重的鞋會令疲勞加快出現, 缺乏抓地物料及坑紋的 鞋底容易引致滑倒。

貼士:應選擇輕巧的鞋子, 讓步履更輕松。 購買時, 可輕輕折動鞋子, 若鞋底于前三分一部位出現摺紋, 則代表鞋子能配合掌趾的自然活動。 鞋底亦應要有防滑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