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8個難辨真假的營養傳言

對飲食有關注的人都曾聽說過好多營養傳言, 最常見的就是“經常是紅燒肉容易得高血壓、早死”“雞蛋清有營養, 雞蛋黃吃多了會的心臟病”“女性喝咖啡容易不孕”……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營養傳言, 說的人多了, 難辨真假, 那麼有哪些常見的營養傳言呢?

8個難辨真假的營養傳言

1、雞蛋中含膽固醇, 會增加心臟病危險。

雞蛋有“維生素寶庫”的美譽, 但很多人把蛋黃中的膽固醇和肥胖甚至心臟病聯繫起來, 從而不敢食用蛋黃。 美國哈佛大學和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等學校的多項研究發現, 吃雞蛋不但不會增加“壞膽固醇”(LDL)水準, 而且能夠提高“好膽固醇”(HDL)水準。 因此, 吃雞蛋不會增加心臟病危險。

2、高蛋白食物傷骨損腎。

很多人認為吃高蛋白質食物(如豆腐、瘦肉等)既不利骨骼健康又容易導致腎衰竭。 美國農業部及塔夫茨大學等多項研究發現, 多攝入蛋白質有助於改善骨密度,

降低老人骨折危險。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研究提示, 腎病患者應減少蛋白質攝入, 但健康人群攝入蛋白質其實可以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危險。

3、所有人都應多吃全麥食物。

全麥食物有益身體健康。 然而, 義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學最新研究發現, 有相當多的人對小麥中的麩質(穀蛋白)過敏,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疼痛、腹脹、大便異常、疲勞和腸道損傷等問題。 因此, 研究者建議, 對於全麥食物, 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選擇。

4、經常喝咖啡不利健康。

研究發現, 喝咖啡有助於降低多種疾病風險, 比如,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研究發現, 常喝咖啡可使2型糖尿病危險降低67%。 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研究發現, 喝咖啡可降低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和帕金森病危險。

義大利米蘭大學研究發現, 喝咖啡可使肝硬化等肝病危險降低80%。 另外, 咖啡還有助於改善情緒, 增強記憶力。 需要提醒的是, 每天喝咖啡最好別超過4杯。

5、紅肉是健康的大敵。

很多人認為, 心臟病和2型糖尿病等是吃肉導致的。 然而, 2010年,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涉及近122萬名參試者的20項研究進行了梳理分析, 結果發現, 未加工的紅肉與心臟病及2型糖尿病之間不存在關聯性。 但是研究發現, 加工肉食的確不利健康。 有關紅肉與癌症之間的關聯性目前尚未得到科學證實。 但是科學家表示, 即使有關聯也是烹飪過度(高溫油炸等)所致, 與肉本身無關。 最不應該忽視的是, 肉類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優質蛋白、健康脂肪等人體和大腦健康必不可少的營養。

6、低脂飲食有利於減肥。

美國衛生部門從1977年開始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 而有趣的是, 肥胖症的流行幾乎相伴而行。 之後, 科學家展開了有關低脂飲食的多項大規模研究。 女性健康倡議組織對近5萬名女性參試者進行的為期7.5年的對比研究發現, 低脂飲食組參試者只多減肥0.4公斤, 而且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發病率並沒有明顯降低。 事實上, 攝入適量的脂肪有益於脂溶性營養素的吸收, 還能提供必需脂肪酸。

7、人人都應該減少鈉攝入量。

權威健康專家不斷告訴大眾, 減少飲食中的鈉, 降低高血壓。 研究證實, 減少鈉攝入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壓,

在血壓剛開始出現升高的人群中尤其如此。 然而, 美國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發現, 鈉攝入量偏低也有害健康, 反而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壞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以及增加2型糖尿病死亡風險等。 因此, 飲食中應該有鈉的參與, 但每天吃鹽的量不應超過6克。

8、果糖比蔗糖好, 可以多吃。

很多人認為果糖來自於水果, 可以多吃一些。 事實上, 市面上多數果糖是澱粉水解後制得的。 美國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研究發現, 大量攝入果糖時, 果糖就會在肝臟中轉化成脂肪, 它或以極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排出體外, 或者儲存於肝臟內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研究發現, 過量攝入果糖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血糖和甘油三酯升高、壞膽固醇升高,

10周就可以明顯導致腹部脂肪增多。

營養補充清單:

1、你一定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愛吃精美糕點的你要讓自己儘早喜歡上全糧的味道, 比如糙米飯、蕎麥面、玉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或者適當選擇維生素B族補充劑。

2、 絕大多數的天然色素都含有抗氧化成分, 你自己做菜時儘量多採用深色的蔬菜水果。

3、已經便秘的你每日一杯益生菌含量高的優酪乳必不可少, 並多選用一些豆類、薯類、菇類食物, 這些食物與蔬菜水果都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 可以讓你的腸道動起來。

4、 假如實在難以拒絕精美食物的誘惑, 那不妨考慮通過增加運動量來抵消高糖高脂食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