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夏天該吃什麼 各個地方風俗不一樣

在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 此時天氣炎熱, 人們食欲不振, 開始消瘦, 即“枯夏”。 民間開始偷閒消夏, 注意飲食補養, 那麼夏至吃什麼呢?下面餐飲網為您介紹夏至吃什麼。

廣東夏至吃狗肉

廣東有喜吃狗肉之習, 俗語說:“夏至狗, 沒啶走(無處藏身)。 ”夏至殺狗補身, 使當天的狗無處藏身, 但不能在家宰殺, 要在野外加工。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 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 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 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 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 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夏至食狗肉的風俗, 民間有“夏至狗, 沒路走”的俗語, 意思是夏至這天, 許多狗被殺掉, 沒路可逃。 民間說法是, 狗肉性溫, 大補元氣, 屬性燥熱, 僅適宜秋冬季節食用, 夏天吃狗肉會上火, 外熱加上內熱,

對身體不利。 但夏至這天例外, 夏至這天吃了狗肉, 不但不會熱氣, 不會對身體引起不適, 反而會對身體有益。 大概是相生相剋的道理吧。

當然, 夏至吃狗肉, 也應適可而止, 不要吃得太多, 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 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 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 抵禦瘟疫等。 “吃了夏至狗, 西風繞道走”, 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 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 少感冒, 身體好。 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 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唯一與民間傳統不同的是,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復存在。 然而,

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區別只在於買吃的比殺吃的多。

菜譜推薦:香辣狗肉煲

北京夏至吃面

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 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 夏至面”。 民間有“吃過夏至面, 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說的是夏至以後,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 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但卻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民間夏至吃麵條的習俗之廣。 特別是在中國的北方, 很多地方都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相傳, 夏至吃面的習俗由來已久。 從周朝起, 在夏至日的祭神儀式中, 新麥是要作為貢品祭祀的, 儀式完畢後, 民間百姓就吃新麥做成的夏至面, 既有嘗新的意思, 也有用麵條的長狀形容夏至長晝之意。

菜譜推薦:炸醬麵

山東吃涼麵條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 俗稱過水面,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 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 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 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 既吃了麥粒, 又是一種遊戲, 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菜譜推薦:涼拌面的做法大全

江南夏至吃餛飩

“餛飩一吃, 不長痱子”。 江南地區夏至日講究要吃餛飩, 說是吃了餛飩, 可包夏日不苦夏, 健康度過。 餛飩, 因其形“有如雞卵, 頗似天地混沌之象”, 其音又與“混沌”諧音, 所以民間還有夏至吃餛飩有助於孩子聰明的說法。 相傳宋朝宮廷中, 每年夏至, 禦廚們就會包夏至餛飩供帝后妃嬪食用, 甚至宋朝宮廷還有一道“芒種餛飩”的著名麵點。

菜譜推薦:鮮肉蝦仁餛飩

江蘇夏至吃“三鮮”

地上三鮮為莧菜、蠶豆和杏仁, 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 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鹹鴨蛋。

杭州夏至吃燒雞蛋

杭州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 以滋補身體, 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準備。

夏至吃苦瓜清火

夏至的飲食調養, 應多吃苦味、鹹味, 和清涼的食物。 夏時心火當令, 心火過旺則克肺金, 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係, 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 所以苦瓜不失為夏至日的最佳蔬菜。

夏至吃大蒜、大蔥防染病

夏季雨水多, 蚊蟲也進入高繁殖期,很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疾病,特別是染痢疾等腸道疾病。《本草綱目》中有大蒜、大蔥“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所以在夏至時節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以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夏至吃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遊戲。

夏至吃冷飲

各地夏至日的飲食雖有不同,但皆有消暑解熱之意。夏至日吃涼粉、涼皮、飲酸梅湯、吃西瓜、服冰塊等等,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相傳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設備,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明清時有刨冰。清廷則在立夏這一天,賞賜文武大臣冰塊。

不同的地方,夏至吃什麼也是不同的,夏至進入頭伏,尤其要注意養生,預防中暑。

蚊蟲也進入高繁殖期,很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疾病,特別是染痢疾等腸道疾病。《本草綱目》中有大蒜、大蔥“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所以在夏至時節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以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夏至吃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遊戲。

夏至吃冷飲

各地夏至日的飲食雖有不同,但皆有消暑解熱之意。夏至日吃涼粉、涼皮、飲酸梅湯、吃西瓜、服冰塊等等,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相傳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設備,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明清時有刨冰。清廷則在立夏這一天,賞賜文武大臣冰塊。

不同的地方,夏至吃什麼也是不同的,夏至進入頭伏,尤其要注意養生,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