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一日三餐為何那麼重要 講究飲食平衡

現代人忙於工作, 少吃一餐的情況並不鮮見, 然而少吃一餐卻往往容易感到大腦能量不足;如果貪吃、多吃, 又往往容易攝入過多能量, 誘發肥胖。 想要維護健康, 一日三餐必不可少, 但一日為何要吃三餐?它的科學道理在哪裡呢?

一日三餐補充大腦需求, 調節身體機能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一日三餐”習慣的, 如今已不可考,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介紹, 日本開始實行一日三餐是在江戶時代後期。 古時候人們的白天活動時間較短, 因此一般都是一日兩餐即可, 隨著人們白天活動的增多, 一日兩餐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慢慢地就變成了一日三餐。

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多樣化, 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繁忙或嫌麻煩等理由經常只吃兩頓, 極端的甚至一天只吃一頓。 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原所長、人類綜合科學大學特聘教授小林修平對此指出:“每天堅持一日三餐的好習慣才能保證營養平衡, 維持身體健康。 ”舉例來說, 如果一個人不吃早餐, 那麼身體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 就會對更高熱量的食物產生需求, 飯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如果這樣的模式成為常態, 則很有可能成為肥胖和生活習慣病的根源。

同志社女子大學小切間美保教授則從大腦能量的需求角度闡述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 糖原作為大腦的重要能量供給來源,

每天至少需要120克來供給正常的大腦活動。 但是, 肝臟通過一頓飯能製造的糖原最大量約為60克, 5-6個小時即會耗光。 如果一天只吃兩餐, 在飲食不過量的情況下, 很可能出現糖原不足的情況。

小切間介紹稱:“即使在人睡覺的時候大腦也在持續保持著活動狀態, 想要讓大腦保持活躍, 每天3頓飯必不可少。 ”順天堂大學白澤卓二教授對此也表示:“一旦提供給大腦的營養物質不足, 大腦就很可能出現萎縮, 而預防這種現象出現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一天堅持吃三餐飯。 ”他同時強調, 一日三餐還可能對人體老化與癡呆的出現有一定功效。

每個人的身體內都有一個生物鐘, 隨時調節著人體的體溫、血壓、血糖值等,

女子營養大學蒲池桂子認為, 規律的一日三餐對於維持生物鐘調節起著重要作用。 她表示, 飲食對於保持人體體內激素平衡也有突出貢獻, 最近有研究指出, 人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分泌的激素不同, 而起到讓這些酶活性化作用的, 正是規律的一日三餐。

蒲池強調表示, 早餐開啟人一天的能量開關, 午餐補充人在活動中消耗的能量, 晚餐則調節人體中營養平衡——每一餐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尤其是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 很容易因為血糖值降低而使胰島素難以作用, 不利於人體健康。 白澤指出, 真正的一日三餐並不僅僅是吃點東西將自己的肚子填飽, 如果每天都喝酒和吃高能量食物只會危害健康, 吃得有品質非常重要。

如何才能吃得更有品質?

想要真正吃得有品質, 需要花費一番心思和工夫。 除了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佈的膳食營養寶塔來搭配每一餐的營養平衡以外, 一頓只吃八分飽、晚上不要太晚吃飯等好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不能做到絕對完美地參考科學飲食規則,

但盡可能地按照正確的飲食要求去做對身體健康有益無害。

白澤教授推薦可以在每天早上喝一杯蔬果汁, 他指出, 蔬菜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能夠有效抑制導致大腦萎縮的物質, 在早晨喚醒人們的大腦。

而老人們的飲食則需要花費更多的工夫,

因為老人的消化系統已經退化, 因此需要更多地考慮老人的營養需求和他們能吸收多少。 小林特聘教授推薦老人早晨吃一些湯粥類容易消化的食物, 中午則適當攝入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 晚餐在睡前兩小時以上就要吃完, 盡可能多攝入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類和海鮮類。

另外, 專家們指出, 吃飯不光是一個咀嚼和吞咽的過程, 更是一種交流和溝通的過程, 盡可能與朋友、家人在一起吃飯, 一邊吃飯一邊愉快地交流, 對於保持精神層面的健康也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