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廚師下館子絕不點3道菜,必知的點菜“潛規則”

平日裡親友小聚, 免不了下館子。 而餐廳裡看似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 很可能會傷害你的身體。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權威專家, 教你下館子點菜的“十八般武藝”。

受訪專家: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國家高級烹調師、山東省首席技師 張亮

廚師絕不點的3道菜

1杭椒牛柳

有些餐館的杭椒牛柳肉質特別嫩, 軟得和豆腐差不多, 而自己在家卻做不出這樣的效果,

這可能是“嫩肉粉”的功勞。

嫩肉粉中不但含蛋白酶和澱粉, 往往還含亞硝酸鹽、小蘇打、磷酸鹽等配料, 個別品種亞硝酸鹽含量也可能超標。 其中亞硝酸鹽能發色、防腐, 但有致癌風險, 小蘇打能破壞肉裡面的維生素, 而磷酸鹽會妨礙鈣、鐵等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

鑒別方法:生牛肉、生豬肉是紅色的, 加熱之後自然變成褐色或淡褐色, 而用了亞硝酸鹽的肉, 做熟之後都是粉紅色的, 嬌豔美麗而且內外顏色均勻。 加醬油或紅麴也能讓熟肉發紅, 但它們的顏色只在表面上, 且顏色比較深。

2水煮魚

這類菜肴的油即便不屬於口水油或地溝油, 品質也不會好太多, 可能會選擇價格低廉的劣質沙拉油, 也有可能被反復加熱利用。

反復高溫加熱會讓油脂發生反式異構等變化, 可能帶來致癌風險。 此外, 帶有幹鍋、水煮、幹煸、香酥等字樣的菜肴都容易出現這類問題。

鑒別方法:水煮魚若用活魚烹調, 肉片會微微卷起, 肉質有彈性。

新鮮的油是滑爽而容易流動的, 即便油多, 也絕對不會有油膩的感覺。

在水裡涮一下, 比較容易把油涮掉。 而反復使用的劣質油黏度上升, 口感黏膩, 吃起來沒有清爽感, 甚至在熱水中都很難涮掉。

3麻辣小龍蝦

如果菜肴中加入大量的辣椒、花椒和其他各種香辛料, 或者加入大量的糖和鹽, 就會讓味蕾受到強烈刺激,

很難體會出原料的新鮮度, 甚至無法發現原料是否已經有了異味。

張亮提醒, 現在市面上不少麻辣小龍蝦就是用不新鮮的冰凍蝦做成的, 消費者在選擇時要特別注意。

鑒別方法:不新鮮的蝦口感不脆嫩, 比較鬆散, 肉塊較小, 並且肉和殼很容易分開。

對於以魚為原料烹調的菜肴來說, 魚眼突出、表皮完整的大多數是鮮魚, 其肉緊實並且富有彈性。

營養專家點菜四字經

東張西望

進入飯店別著急點菜, 先看看環境是否乾淨, 衛生品質差的地方往往容易滋生微生物, 飯菜安全難以保證;再看看別人點了什麼菜, “上座率”比較高的菜證明儲備比較足, 而且流動性大, 原料相對更新鮮;還要看看菜量大小, 別點多了或不夠吃。

一人一菜

建議一人一菜, 多少人吃飯就點多少道菜。 比如4個人吃飯, 可點2個熱菜、1個涼菜、1道湯;6個人吃飯, 點3個熱菜、2個涼菜、1道湯。

素菜中涼菜必不可少, 上菜速度快, 可在飯前先吃到菜, 避免肉類過量。 如果菜量小、不夠吃, 可臨時加1~2個素菜。

類別多樣

把食物劃分成肉類、水產類、蛋類、蔬菜類、豆製品類、主食類,點菜時肉、豆、菜各類食物儘量都納入其中。

肉類儘量選擇多個品種,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魚蝦等都可考慮,食材儘量不要重複。

葷素合適

一般,葷素比例為1:2至1:3比較合適。點蔬菜要好“色”, 以深色蔬菜為主,顏色多樣,大拌菜就很不錯,深綠色、橙黃色、紅色、紫黑色蔬菜都有了,不僅能增進食欲,而且包含種類豐富的營養素。

葷菜在紅肉、白肉搭配的基礎上,可多點些在家裡不常吃到的,比如平時吃魚較少,可優先點魚,而且建議點清蒸的,更容易判斷是否新鮮。

如果人多,可再考慮點雞、鴨、鵝肉,人更多時再考慮豬、牛、羊肉等。因為,豬、牛、羊肉日常吃得相對較多,而且與白肉相比,不但脂肪含量高,飽和脂肪比例也較高,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如果選擇困難,不妨點些原料中同時含有葷素食材的菜肴。

烹調少油

多點蒸、煮、白灼、拌、燉、汆等烹飪方式的菜,既能控制過量攝入油脂,還可避免高溫煎炸食物的致癌風險。

點完菜要告訴服務員少油少鹽,炒蔬菜時不要淋明油。

食不厭粗

多數餐館主食以精白米麵為主,本來菜中油鹽就多,再配以精白米麵以及酥點、炒飯等,不僅易導致血糖上升速度更快,且極易油脂攝入超標、膳食纖維不足。

建議選擇一些粗糧,比如玉米餅、小窩頭、雜糧粥等。

飲品選低

所謂“低”有兩層意思:

一是如果想喝飲料,建議選擇熱量較低的飲品,如白開水、茶水、菊花茶、大麥茶等,避免攝入過多精製糖,加重代謝負擔。

二是如果要喝酒,建議選擇度數較低的。因為,酒精也是產能物質,1克酒精可產生7千卡熱量,僅次於脂肪,會導致肥胖,刺激胃腸、增加肝腎負擔。

如果實在有需要,建議少喝。例如,酒精度是5度的啤酒,男性不要超過500毫升,女性不要超過300毫升為宜。▲(生命時報記者 王淑穎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李園園)

本期編輯:張原

把食物劃分成肉類、水產類、蛋類、蔬菜類、豆製品類、主食類,點菜時肉、豆、菜各類食物儘量都納入其中。

肉類儘量選擇多個品種,豬肉、牛肉、雞肉、鴨肉、魚蝦等都可考慮,食材儘量不要重複。

葷素合適

一般,葷素比例為1:2至1:3比較合適。點蔬菜要好“色”, 以深色蔬菜為主,顏色多樣,大拌菜就很不錯,深綠色、橙黃色、紅色、紫黑色蔬菜都有了,不僅能增進食欲,而且包含種類豐富的營養素。

葷菜在紅肉、白肉搭配的基礎上,可多點些在家裡不常吃到的,比如平時吃魚較少,可優先點魚,而且建議點清蒸的,更容易判斷是否新鮮。

如果人多,可再考慮點雞、鴨、鵝肉,人更多時再考慮豬、牛、羊肉等。因為,豬、牛、羊肉日常吃得相對較多,而且與白肉相比,不但脂肪含量高,飽和脂肪比例也較高,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如果選擇困難,不妨點些原料中同時含有葷素食材的菜肴。

烹調少油

多點蒸、煮、白灼、拌、燉、汆等烹飪方式的菜,既能控制過量攝入油脂,還可避免高溫煎炸食物的致癌風險。

點完菜要告訴服務員少油少鹽,炒蔬菜時不要淋明油。

食不厭粗

多數餐館主食以精白米麵為主,本來菜中油鹽就多,再配以精白米麵以及酥點、炒飯等,不僅易導致血糖上升速度更快,且極易油脂攝入超標、膳食纖維不足。

建議選擇一些粗糧,比如玉米餅、小窩頭、雜糧粥等。

飲品選低

所謂“低”有兩層意思:

一是如果想喝飲料,建議選擇熱量較低的飲品,如白開水、茶水、菊花茶、大麥茶等,避免攝入過多精製糖,加重代謝負擔。

二是如果要喝酒,建議選擇度數較低的。因為,酒精也是產能物質,1克酒精可產生7千卡熱量,僅次於脂肪,會導致肥胖,刺激胃腸、增加肝腎負擔。

如果實在有需要,建議少喝。例如,酒精度是5度的啤酒,男性不要超過500毫升,女性不要超過300毫升為宜。▲(生命時報記者 王淑穎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李園園)

本期編輯: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