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春季為何易犯困 祛除內濕掃除春困

春季春光明媚,但是大多數人卻被春困困擾,什麼時候都打不起精神來,專家認為春困的原因是濕氣過重,想要解除春困,首先要去除身體內的濕氣。

專家認為,解除春困,重在祛濕

陽春三月,花紅柳綠,萬物勃勃生機。按理,人們應該一改那股貓冬的懶勁,精神抖擻。但恰恰相反,每到春季,不少人很容易感到困倦、疲乏、無精打采、昏昏欲睡,這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春困”。專家表示,“春困”不是病,而是人體機能隨氣候變化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學生、司機、白領等用腦多、精神高度集中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調節生活,預防春困影響學習工作。

為何會春困?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博士陳祖輝說,在冬天,天氣寒冷,人的活動量少,一個成年人大約只消耗1500大卡熱量。然而步入春季之後,氣溫回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隨之增強,人體外周(比如皮膚)血液迴圈加快,耗氧量增多,而心臟、大腦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量則相對減少,容易導致人因缺氧而發困。這其實就是季節更替,人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而出現的一種症狀。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產生春困的主要原因是脾虛濕盛。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醫師陳延說,春天是肝木主令,木能克土,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脾胃運化功能受損,則不能運化水濕,使水濕內停。加之清明前後,雨霧紛飛,濕氣較重,內濕與外濕相結合,阻礙人體氣機,陽氣不能升發,就會出現春困的情況。

哪些人最易春困?

特困生之一:學生

初中、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需要記憶、思考,用腦多,對大腦缺氧更為敏感,在春季,學生是特別容易出現春困的一群“特困生”。

對付辦法:規律作息,千萬不要熬夜。陳祖輝認為,對於初中、高中的學生,一天要滿足6-8小時的睡眠時間,千萬不要熬夜加班去看書。在飲食方面,學生正值生長發育的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旺盛,加上用腦多,耗氧量大,一定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對大腦細胞活動有促進作用。每天要吃一個雞蛋,6兩奶類和乳製品,2兩魚蝦類,1兩肉類。做一些有氧運動,使身體出汗,也可以使濕從體表而解。

特困生之二:白領

這幾天天氣好,但不少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止不住地犯困,“咖啡喝了一杯又一杯,都不管用,對著電腦,上下眼皮直打架”。還有的白領有這樣的體會:中午12點到1點是午餐時間,1點鐘上班後,人就開始犯困,眼都睜不開。犯困幾乎是白領在春季裡最為苦惱的事情。

對付辦法:吃了午餐就犯困,是因為血液都到胃裡消化食物了,大腦供血相對不足,自然就缺氧犯困了。處理的辦法也很簡單,午餐不要過飽。

如果犯困,那麼做一些伸展運動。做伸展運動的效果跟做深呼吸差不多,可以減輕肌肉張力,加速血液在體內的迴圈,幫助把氧氣輸送到大腦。此外,工作要有規律,下班後的夜生活不要太豐富,熬夜玩遊戲、讀小說,第二天肯定沒有好的精神狀態了。

特困生之三:司機

司機的工作時間長,而且開車精神高度集中,絲毫不能有半點馬虎。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常常會讓人感覺疲乏,所以你會發現,許多司機往往會備有濃茶、咖啡、紅牛等提神之品。陳祖輝說,如果飲品中含有咖啡因(對大腦皮層具有直接興奮作用),偶爾喝喝提神還可以,但要適可而止。如果長期飲用,每天超過200mg以上,對身體健康肯定不利,可引起急躁、緊張、震顫、失眠和頭痛等症狀。

對付辦法:陳祖輝建議司機,可以在飯後閉目養神,打個盹。打盹是一種提神醒腦、緩和焦慮、重新獲得精力的休息方式。當然,司機在不出車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按時休息,儘量不要打亂生物鐘。

祛除內濕掃除春困

如果是整天都覺得全身困重,有時頭暈或頭部像戴了一頂帽子一樣不舒服,腰部或者腿部沉重,加上舌苔白厚,這種春困是以濕為主。

———用薏米、芡實等煲湯飲用祛濕。

如果是飯後覺得疲倦明顯,伴有食欲不振,大便偏爛,或容易拉肚子等情況,這種春困是以脾虛濕盛為主。

———用健脾補脾的黨參、北芪、白術等煲湯飲用。

若平時體質偏熱或氣溫偏高出現口幹口苦、口氣較重、小便偏黃等情況。

———用五花茶、赤小豆、土茯苓等清熱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