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清明養生 哭泣宣泄排抑郁

清明掃墓難免悲傷抑郁, 其實適度宣泄也是養生的一個好方法, 能緩解壓抑。 這里小編給您講講清明養生的好方法。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清明一到, 氣溫升高,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后, 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的農諺。

后來, 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 漸漸的, 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 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 只吃涼的食品。

心理療法:以哭解郁, 適度宣泄

清明掃墓難免悲傷落淚。 在親人和摯友面前流淚和傾訴是真實感情的流露, 無須掩飾, 有利于親屬間的情感交流, 更利于心理健康。 心理學研究表明, 哭是一種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 可以釋放能量, 調整機體平衡,

緩解肢體和心理的緊張, 甚至還能減輕疼痛。 放開自己的壓抑情緒, 哭上一場, 內心的緊張、壓抑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就減少了許多。 疾病多因煩惱生, 親人間多關心理解, 化解煩惱, 一些春天易犯的高血壓、抑郁、失眠等病也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運動療法:跪拜、踏青、放風箏

跪拜磕頭的動作一直被道家作為導引術的一部分, 中醫證明確實有通經活絡, 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 老年人經常模仿跪拜磕頭的姿勢鍛煉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 “每日常叩首, 活到九十九”, 這句老話不止是告訴人們虔誠孝順可以長壽, 也道出了堅持導引鍛煉可以強身的道理。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 在風和日麗的春天, 舉家老小集體外出, 適當地跑步跳躍, 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郁, 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 使心胸開闊, 心情愉悅, 更能使人體正氣增強, 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保健食療:清明果和酒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后不生火做飯,

在戶外簡單食用清明果(野艾果)等事先做好的食物。 清明果的做法是將秈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 用石磨磨成漿, 再放在鍋內熬成干糊, 然后在里邊包上豆腐、蘿卜、酸菜、肥腸餡等, 做成各種形狀, 最后放在蒸籠上蒸熟。 艾葉味苦、性辛溫, 宜入肝、脾和腎, 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 是春季疏肝順氣的良藥, 尤其適用于氣血虛寒、肝氣犯逆引起的婦女月經過多, 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痛經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