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跟營養專家一起學“挑食”

◎文/範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有網友留言:“作為營養專家, 您有什麼食物是絕對不吃的呢?知道那麼多食品營養知識, 是不是每天都特糾結?是不是需要特別自律?你們怎麼才能做到意志那麼堅強的?”

那麼今天, 咱們就說說學營養的人是如何“挑食”的吧。

絕對不吃的食物

1.食品安全不可靠的食物。

比如已經在室溫下放了一夜甚至更久, 又沒有加熱殺菌的飯菜, 微生物超標和滋生細菌毒素的風險極大。

將近腐爛的不新鮮蔬菜、醃了幾天的暴醃菜、死掉的蝦蟹、發黴的堅果和糧食等,

我都堅決不會吃。

超市的所有生鮮食材, 我都會挑選最優質的一檔, 絕對不會為了省幾塊錢選擇品質打折的食品。

2.天然含有毒素或環境污染物且沒有進行安全處理的食材。

比如野生的蘑菇, 不知來源的河豚, 生的豆角和黃豆芽, 沒有處理過的苦杏仁, 外面不認識的野菜野果等。

3.有急性過敏問題或嚴重食物不耐受的食材。

比如我從小胃腸功能很弱, 對食物比較敏感。 曾經吃一個螃蟹、吃幾隻蝦就會胃裡難受, 或者肚子疼。 所以只能選擇不吃。

有些人對堅果過敏, 一粒堅果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真的不能冒險吃。

盡可能不吃的食物

除了可能產生明顯毒害的情況之外, 還有個人選擇性不吃的食物。 其中也分為兩類:

1.吃了之後肯定會不舒服,

身心都很不愉快的食品, 所以不吃或少吃。

我選擇天然食物時, 主要考慮身體的反應。

從小到大只有一種天然食物是絕對不吃, 那就是肥肉。 無論貧富狀態, 無論幼年還是中年, 吃了肥肉都感覺胃裡非常不舒服。

也有些食物是曾經有不舒服的感覺, 比如螃蟹。 我學生時代吃一個大螃蟹就會肚子疼, 拉肚子。 大蝦吃多一點也會肚子疼。 儘管很喜歡螃蟹的鮮美, 但也不敢隨便吃。 我現在身體比大學時代好多了, 吃一個螃蟹沒問題, 但我肯定不會連續吃三個。 現在胃腸好些了, 海鮮類食物吃了之後, 不會有胃疼肚子疼的問題, 但會感覺嗓子發黏, 所以講課之前我不吃這些東西。 估計也是一種食物慢性過敏或不耐受的表現。

此外, 我測出有小麥慢性過敏, 麵食吃了之後嗓子會生痰、腳上長水皰, 所以不會經常吃麵食。

身體的感覺會隨著健康水準和消化能力而發生變化。 比如說我吃大蒜、蒜薹、蒜苗等, 原來沒什麼不舒服, 但現在會覺得胃裡很反感。 無論大蒜有多少健康美名, 但我的身體不喜歡, 我就暫時不吃它。 又比如說, 我胃不好的時候不想吃芹菜, 吃了感覺胃裡發堵;但胃的狀態改善之後, 我就重新接受它, 覺得味道很愉快。

有些食物少量吃可以, 比如韭菜, 但吃多了胃裡不舒服, 那就只是偶爾、少量吃。 我對豬肉也是同感, 吃多了會覺得彆扭, 因此不會經常吃, 每次只是少量吃。 相比之下, 吃雞肉無論多少, 無論炒還是煮,

蒸還是燉, 都沒有不愉快之感, 我就知道身體更喜歡它。

對其他天然食物的喜好程度有所差別, 但只要烹調得當不難吃, 基本上都能夠接受。 無論是各種內臟、各種乳酪、還是各種有奇怪味道的蔬菜, 我都樂於品嘗, 不會因為先入為主的主觀臆斷隨便判斷“那怎麼吃得下啊”、“黑暗料理啊”……小時候不愛吃的東西, 比如胡蘿蔔和洋蔥, 長大之後也喜歡吃了。 總體而言, 我的食物多樣化程度是比較高的。

2.營養價值低的食品, 吃了也沒覺得有什麼愉悅感, 所以不吃。

對於加工食品, 我的態度是看它的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高, 其中對我身體有用的成分多, 那就把它組合在三餐當中。 比如乳酪, 雖然熱量高, 但它也含有很多鈣、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

吃了沒什麼不舒服, 那我就偶爾吃, 換換口味還是很好的。

但是, 很多加工食品實在沒什麼讓我動心的營養價值, 而且吃在嘴裡感覺也並不好吃, 那麼我就捨棄它。

總結我日常不吃的加工食物:

所有的餅乾、曲奇、瓦片、派等;

所有的薯片、鍋巴之類油炸小食品;

所有的油條、油餅、麻花、油酥餅之類油炸麵食;

所有的蛋撻、酥點等。 蛋糕一年吃12次, 每次一小塊(單位集體生日每年10次, 加上學生給我過生日)。

所有的甜飲料, 以及霜淇淋、雪糕等冷飲。 甜飲料對身體有害無益, 所以多年不喝了。 除非是實在沒有其他液體選擇, 又乾渴難受, 才會勉強喝一點。

我首先聲明, 這些食物我全都吃過。 小時候生活比較艱苦, 日常根本吃不上這些零食點心,

過年過節才有一點, 所以小朋友都特別喜歡。 剛工作時, 工資還很有限, 雖然仍然愛吃優質甜點, 但荷包羞澀, 只能一個月品嘗兩三次。

即便如此, 有了新品上市, 我都會好奇地買來嘗嘗。 作為專業吃貨嘛, 什麼都要體驗過才行。 但是, 自從知道它們營養不好之後, 興趣就慢慢淡了。

特別是在15年之前, 我發現自己發胖了, 然後減肥了, 從此切實注重健康飲食了。 在一段時間不吃之後, 發現對這些食物的興趣大幅度下降。

當身體有了更優質的食物, 有了更全面的營養素供應之後, 它對這些不健康食物就沒有那麼多嚮往之情了。

在外就餐也挑剔

吃速食和外食時, 我優先選擇蒸的烹調方法, 遠離各種油炸食物。 在餐館吃飯的時候,我如果感覺菜肴太油膩,會選擇用熱水來涮油。

漢堡、熱狗之類速食,有時候在飛機上或機場沒有其他選擇,無奈也只能吃。但一則自己有小麥慢性過敏,不適合吃麵包;二則吃了之後真的沒有什麼美味感,只是機械填充而已。所以如果有其他選擇,就不吃它們。炸雞太鹹,吃一次難受好幾個小時,因此不會選擇它們。

所以,根本不需要什麼意志力,不需要什麼“克制”。只需要理性。

對於吃了之後既不舒服,也沒好處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勉強自己去吃呢?為什麼不直接吃那些自己喜歡而且好吃、而且健康的食物呢?比如美味優質的水果、蔬菜、肉類、魚類、蛋類、奶類,不是有很多選擇嗎?

可能有些人還是會說:這樣生活,是不是太矯情了?生活豈不是太沒有樂趣了?

樂趣這種東西,是自己體驗出來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健康飲食之樂?

歸根到底,飲食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沒人逼著你吃什麼。即便別人是如何吃的,也不能妨礙你自己的選擇。一切都是自願基礎上的行為。

不過,在過了年輕時代之後,人們越來越不能任性。胖人想減肥,就要付出代價。吃減肥藥、吃代餐、吃保健品、做減肥手術,都要大筆花錢。任性到患上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膽囊疾病,飲食就更不自由。

日常“挑點食”、減點糖、少點油鹽,投入成本是很低的。沒有什麼可鬱悶的。就算別人用不理解的眼光看著我,我也會安之若素——因為我的吃法,於人無害,于己有益,那又何必在乎別人說什麼呢! 在餐館吃飯的時候,我如果感覺菜肴太油膩,會選擇用熱水來涮油。

漢堡、熱狗之類速食,有時候在飛機上或機場沒有其他選擇,無奈也只能吃。但一則自己有小麥慢性過敏,不適合吃麵包;二則吃了之後真的沒有什麼美味感,只是機械填充而已。所以如果有其他選擇,就不吃它們。炸雞太鹹,吃一次難受好幾個小時,因此不會選擇它們。

所以,根本不需要什麼意志力,不需要什麼“克制”。只需要理性。

對於吃了之後既不舒服,也沒好處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勉強自己去吃呢?為什麼不直接吃那些自己喜歡而且好吃、而且健康的食物呢?比如美味優質的水果、蔬菜、肉類、魚類、蛋類、奶類,不是有很多選擇嗎?

可能有些人還是會說:這樣生活,是不是太矯情了?生活豈不是太沒有樂趣了?

樂趣這種東西,是自己體驗出來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健康飲食之樂?

歸根到底,飲食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沒人逼著你吃什麼。即便別人是如何吃的,也不能妨礙你自己的選擇。一切都是自願基礎上的行為。

不過,在過了年輕時代之後,人們越來越不能任性。胖人想減肥,就要付出代價。吃減肥藥、吃代餐、吃保健品、做減肥手術,都要大筆花錢。任性到患上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膽囊疾病,飲食就更不自由。

日常“挑點食”、減點糖、少點油鹽,投入成本是很低的。沒有什麼可鬱悶的。就算別人用不理解的眼光看著我,我也會安之若素——因為我的吃法,於人無害,于己有益,那又何必在乎別人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