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養生篇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對於冬季進補,醫學專家都有著自己的觀點:

一、有著許多的專家持反對態度: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代人的體質與以前大不相同,沒幾個虛的,所以在秋冬進補和預防疾病時,要考慮這種體質變化。”詳情請進>>

秋冬進補:不再適合現代人 今年冬至阿拉不進補 現代人需要“去火”

二、但也有持支持態度的:冬令進補,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進補法則,歷經考驗,其效果不用置疑。詳情請進>>

三、中醫的精華是“辨證論治”,因而大多數專家支持“認清體質,辨證進補”如:

膏方進補需“對路” 冬天進補宜與戒 冬天進補別亂補! 冬令進補有講究

依小編個人對中醫的認識和理解,對於中老年及一些有疾患的人適合第三種觀點,廣大輕壯年應參考第一種觀點。您對冬季進補有何高見,請進>>

◇大寒的特點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今天正好是大寒節氣,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總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大寒的養生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對婦女養生中飲食調養的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常用的藥膳有:

當歸生薑羊肉湯:(選自《金匱要略》)

當歸 當歸鯉魚湯>>

[配方] 當歸3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當歸、生薑清水洗淨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薑片,喝湯食肉。

[功效] 溫中,補血,散寒。

紅杞田七雞:(選自惠安堂滋補藥膳方) 喝雞湯治流感>>

[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只,薑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 活雞宰殺後處理乾淨,枸杞子洗淨,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薑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幹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片、薑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後血虛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蘿蔔絲:

秋吃蘿蔔就熱茶>>

[配料] 胡蘿蔔半斤,薑、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胡蘿蔔洗淨切絲,生薑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羅蔔絲,煸炒2分鐘後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後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 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胡蘿蔔中含有“琥珀酸鉀鹽”,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高血壓患者也可榨汁飲之。)

牛奶粥: 牛奶專題>>

[配料] 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掏洗乾淨,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後,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 潤肺通腸,補虛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