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冬季養胃喝什麼粥 九款養生粥暖胃暖身

冬季養生喝粥是一個溫暖胃部又助消化的簡單而有效的食療方法。 喝粥暖胃又暖身, 那麼冬季喝什麼粥好呢?最好選用溫性、平性的食材一同熬制, 白粥中加入溫補的食材最利於胃部保健, 下面

1、五穀雜糧粥

所謂的“五穀”主要是指有小米、大米、小麥、大豆、高粱。 小米是五穀之首, 常食能補脾益胃。 高粱具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 尤其是患有慢性腹瀉的人, 持續吃一段時間後, 會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黑米、大米、糙米、燕麥米、高粱米、小米各一小把, 黑豆、紅豆、鷹嘴豆適量, 淮山藥4片, 紫山藥一個。 前一天晚上將所有材料淘洗後浸泡。

拿一個大沙鍋, 將所有材料到入包括浸泡的水, 後再將清水加滿。 先用大火燒開, 再轉小火慢慢熬制, 直到米粒全部化來, 豆子酥爛為止。

2、熱姜粥

高良薑暖胃止痛, 乾薑溫中散寒, 二者都含揮發油, 可排除消化道積氣, 緩解胃脘疼痛。

做法:高良薑10克、乾薑5克、大米50克。 大米洗淨後加水熬粥, 快熟時, 加入高良薑、乾薑, 至米熟粥成即可, 溫熱服食。

3、栗子龍眼粥

栗子味甘性溫, 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等功效。 適用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痛、小便過多和虛寒慢性腹瀉等症。 栗子龍眼粥適用於腎虛腰膝酸痛、心悸、失眠, 也有養胃之功。

做法:粳米100克, 淘淨, 加水1000毫升, 大火燒開後, 再將栗子肉50克, 龍眼肉20克, 洗淨放入,

轉用小火慢熬成粥, 下白糖, 調勻。

4、桂圓紅棗臘八粥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手腳容易冰冷的人需要服用有補氣、活血和溫陽功效的臘八粥來驅寒保暖。 桂圓亦稱龍眼, 性溫味甘, 益心脾, 補氣血;具有良好的滋養補益作用。 因此, 這一類型的臘八粥首選桂圓為原料。 此外, 像紅棗、花生、紅豆、紅糖、白果、枸杞子都是補血、溫陽的好食品, 可以將它們與桂圓互相搭配, 連同粳米一起煮臘八粥喝, 是很好的驅寒保暖良方。

做法:桂圓、紅棗、紅豆、花生、枸杞、白果、糯米。 把所有食材分別洗淨後, 紅豆和糯米用溫水浸泡20分鐘, 之後一起下鍋熬煮, 在熬煮過程要記得多攪拌, 防止黏鍋。 一般小火熬煮40分鐘左右食材都會變鬆軟, 可以加入少許白砂糖調味然後出鍋食用。

5、黑芝麻紅棗粥

黑芝麻藥食兩用, 具有“補肝腎, 滋五臟, 益精血, 潤腸燥”等功效, 被視為滋補聖品。 冬季養生常吃黑芝麻, 能夠養胃暖胃, 同時也有滋潤皮膚的妙處。

做法:粳米150g、黑芝麻20g、棗(幹)25g、白砂糖30g。 用小火炒香黑芝麻, 稍微用勺子研磨一下。 粳米用水提前浸泡半小時, 然後瀝幹水。 將去核的紅棗幹和粳米一起熬, 煮沸之後改為小火慢慢熬。 熬至你想要的稠度, 將黑芝麻丟進去一起再熬五分鐘左右, 加白砂糖調味即可。

6、南瓜小米粥

南瓜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之功, 適用於脾虛氣弱、營養不良、肺癰、水火燙傷;小米能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 可用於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者進補。 所以南瓜小米粥適合血氣虧損、身體虛弱者。

做法:南瓜300克, 小米100克。 南瓜洗淨, 切開去子, 再切成小塊。 小米淘洗乾淨。 鍋置火上, 加適量清水煮沸, 放入小米、南瓜塊, 用大火煮沸, 轉小火煮至米爛, 南瓜熟透、粥粘稠即可。

7、番薯粳米粥

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 《綱目拾遺》載, 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 中醫認為,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能將水穀化生為氣血, 滋養榮潤面部肌膚, 使人容光煥發。 本粥便據其健脾胃, 和氣血之功, 來達到潤膚悅色之效果。

做法:新鮮紅薯250克, 粳米200克, 白砂糖適量。 紅薯洗淨, 連皮切成小塊, 加水與粳米同煮稀粥, 以薯爛米花粥不糊為度, 待粥將成時, 加入白糖, 再煮二、三沸即可。

8、生薑紅糖蓮子粥

紅糖的暖宮作用相信每個女人都不會懷疑, 它益氣補血、健脾暖胃。

生薑能發汗散寒, 促進血流, 生薑紅糖蓮子粥, 可以起到補血養胃的作用, 能促進末梢血液迴圈, 具有暖身的效果。

做法:取生薑適量, 蓮子10餘顆, 紅糖適量, 先將生薑紅糖加水煎煮幾分鐘, 之後與蓮子共同煮粥, 待粥熟時, 趁熱食服。

9、紅棗山藥粥

中醫認為, 紅棗性味甘、溫, 入脾經, 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 而山藥性平, 味甘, 入脾、肺、腎經。 其作用緩和, 不寒不熱, 既能補氣又能補陰, 補而不滯, 滋而不膩, 為平補脾肺腎之常用之品。

做法:紅棗10粒, 山藥一段, 大米1杯, 冰糖、蜂蜜各適量。 將紅棗洗淨, 開水浸泡20分鐘, 山藥去皮、洗淨、切成小丁, 大米洗淨, 浸泡30分鐘;鍋置火上, 放入大約4杯水的分量燒開, 將泡好的大米放進鍋內大火燒開, 轉小火煮至粘稠。

依次放入紅棗、山藥、冰糖, 繼續熬煮15分鐘。 最後, 淋入少許蜂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