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元宵節湯圓做法大全 多種口味健康更美味

元宵佳節, 家家戶戶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湯圓, 人們是多麼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湯圓不僅是一種傳統食品, 而且對人體具有滋補保健的藥用價值。 那麼你知道湯圓的做法有哪些嗎?下面就教大家幾款湯圓的做法, 讓你享受健康美味湯圓, 一起來學學吧。

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 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 《本草經疏》載, 糯米“補脾胃, 益肺氣之穀。 脾胃得補, 則中自溫, 大便亦堅實。 溫能養氣, 氣充則身自多熱”。

再者各類湯圓常規餡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 包括芝麻、核桃、花生, 再加上植物油, 營養價值就“更上層樓”。 因此, 中醫歷來將元宵視為可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 現代營養學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

一:山藥湯圓

生山藥150克, 洗淨, 蒸熟, 去皮, 放在大碗中, 加入白糖150克、胡椒麵少許,

以勺壓拌調勻成泥餡備用。 糯米粉250克調水適量, 揉成軟料, 與山藥餡包成元宵, 煎煮皆可。 有補腎滋陰之功效。

二:珍珠湯圓

珍珠粉0.3克, 棗泥50克, 加糖適量, 包入糯米粉中做+成元宵, 每次服10個, 早晨作點心食用, 經常食用, 對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 有一定的效果。

三:醪糟湯圓

醪糟湯圓是我國民間一道歷史悠久的小吃, 廣泛流行於長江流域, 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 將醪糟兌水燒開, 放入湯圓(通常是無餡的小湯圓), 待湯圓浮起後, 加入少量桂花即可。 醪糟湯圓清香爽口, 有酒味但不濃烈。 此外, 還可以在水沸時打入蛋花, 營養口味都更好。

糯米作為一味中藥味甘性溫, 入脾腎肺經, 具有溫胃健脾、益氣止瀉、生津止汗的作用。 做成醪糟湯圓後, 不僅增強了其補益功能, 還增加了活血通絡的作用:如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者有促進胃液分泌, 增加食欲, 幫助消化的作用;對慢性關節炎患者有助於活血通絡止痛;對大病初愈, 身體虛弱、貧血、手術恢復期的病人, 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四:肉麩元宵

糯米250克用水泡兩天, 淘洗乾淨, 水磨成漿, 白布濾過, 曬乾成粉。 小麥麩60克炒成黃色, 豬肉剁茸, 蔥、姜切成末, 加鹽、味精、清水適量, 攪拌成餡, 用加工好的糯米粉包成元宵, 沸水中煮熟可食。 有收斂止汗作用, 可治療小兒盜汗。

小編提醒:營養豐富卻不宜多食

糯米雖然可以開胃調虛, 但做成糕餅, 如湯圓, 質地細膩了, 不宜被腸胃消化。 《本草綱目》早有記載, 糯米黏滯、難化。 《本草逢原》也說, 糯米若做黏餅, 性難運化, 病人莫食。 因此中醫主張老人、小孩、大病初愈者, 元宵少吃為佳。 另外, 糯米有一定的收斂作用, 如吃糯米導致便秘, 可以喝點蘿蔔湯化解。